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道部
寂乎其无
位而处寥乎莫得其所名明君无为于上群
臣悚惧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
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 智贤
者敕其材君因 (第 007a 页)
 也
其听治也虚心弱志清明不闇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

智贤
不肖莫不尽其能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
君即治国之所以明矣
 旧注夫有清明之鉴必见纯粹之精以治国则群臣 (第 17b 页)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 智贤
者见
之谓之贤元始置法为众道之尊上帝之所
修来者之桥梁也
二篇施恩置功二十六条出玄都紫微宫下
元格中 (第 015a 页)
 憎不留心于道德之乡唯责人以华薄之
 礼惬心谓之为是不问贤与不贤润己称
 之曰能未论智与不智此则智此则智者
 翻闇于不 智贤
者到愚于不贤故曰相去
 几何也亦言人性自然已定益之则忧失
 进智以殉美誉饰伪以为恶事唯不同失
 均也 (第 018a 页)
 太上之风宜可复矣
王道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
动一定而不摇因循任下责成而不劳谋无
失策举无过事言无文章行无仪表进退应
时动静循理美丑不好憎赏罚不喜怒名各
自命类各自以事由自然莫出于己若欲狭
之乃是离之若欲饰之乃是贼之天气为魂
地气为魄反之玄妙各处其宅守之勿失上
通太一太一之精通合于天天道默默无容
无则大不可极深不可测常与人化智不能

得运转无端化遂如神虚无因循常后而不
先其听治也虚心弱志清明不闇是故群臣
辐凑并进无愚 智贤
不肖莫不尽其能君得
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即治国之所以明

 有天下者不患不治患不得人得人则王
 者 (第 011a 页)
(虚无之间常后不先冥/冥能晓故曰至真也)其听治也虚心弱志
清明不闇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 智贤

肖莫不尽其能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
君即治国之所以明矣(夫有清明之鉴必见/纯粹之精以治国则)
( (第 011a 页)
 德之乡唯责人以华薄之礼悦心谓之为

 是不问贤与不贤润己称之曰能未论智
 与不智此则智者翻闇于不 智贤
者倒愚
 于不贤故曰相去几何也亦言人性自然
 己足益之则忧夫进智以徇美与饰伪以
 为恶事虽不同失性均 (第 003a 页)
   本藏第四十七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
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
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

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阖者也志意者所
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
血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
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
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
不起五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府化谷风
痹不作经脉通利支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
也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府
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所以
具受于天也无愚 智贤
不肖无以相倚也然 (第 004a 页)
 目不妄视故嗜欲不能劳心与玄同故淫

 邪不能惑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又
 曰圣人为腹不为目
智贤
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情计两亡不为谋府冥心一观胜负俱捐
 故心志保安合同于道庚桑楚曰养汝形
 抱汝 (第 007a 页)

皆去其父母而自衣食也贤者得乐不肖得
苦又子者年少力日强有馀父母者日衰老
力日少不足也夫子何男何女 智贤
力有馀
者尚乃当还报复其父母功恩而供养之也
故父母不当随衣食之也是者名为弱养强 (第 006a 页)
真人为天问事宜日谨不可但恣意妄言言
当成法言不成经不若默也举言不中罪深
不除唯唯行去子已知矣
 右 智贤
过其君难解诀
太平经卷之九十七 (第 010a 页)
 道又云真道寂灭灭无所灭
又问曰古往圣真皆未言及天花乱坠何也答曰上天所禁秘
机不肯轻言泄道者有之
 仙佛正道真机本上天科律重禁不肯轻泄于狂者愚者之
 共闻及悯世人时未有不奉天命略露一句 智贤
者则能悟
 而成道下愚迷惑不悟者及造一句假言煽惑善信上天圣 (第 1p102b 页)
物之有高下物之为道也气机育之风露达之日以和之雷以
震之然且栽者栽而倾者倾人之有 智贤
愚不肖也禀于性而
受于天高下各殊其质圣凡各异其形而且人欲为之迷货利
为之囿声名为之障情欲为之扰苟无死 (第 1p121a 页)
 是之谓夫
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邵谷可行年五十
矣守学弥笃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德

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公从之
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
多闻皆可以为辅臣弗若也又使辞曰夫三
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
也使狐偃为卿辞曰毛之 智贤
于臣其齿又
长也不在位不敢闻命乃使狐毛将上军狐
偃佐之毛卒使衰代之辞曰城濮之战先且
居之佐军也善军伐 (第 016b 页)